當代年輕人開始用AIGC“搞錢”了!

要說這兩年科技圈最火熱的話題,非AIGC莫屬!相關公司股價噌噌漲,巨頭們都要做大模型,AIGC應用如同雨后春筍般冒出……時代浪潮滾滾而來,也帶來了某種焦慮——“我不懂人工智能,不會寫代碼,也不在科技圈子里,會不會被時代拋棄?”

還記得前段時間,某位賣AIGC課的清華博士上了熱搜,靠著單價199元的課程大肆斂財,被網友戲稱“中國AI搞錢第一人”,之后因為違規(guī)行為和種種爭議被點名封禁。這種人能割到韭菜,正是利用了普遍存在的“AI焦慮”!

當代年輕人開始用AIGC“搞錢”了!

但話又說回來,就好像PC時代人人都要學會計算機、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離不開手機APP一樣,AIGC也大有成為“全民必修課”的趨勢,畢竟掌握了這門技術,可以產生1+1>2的效果:設計師可以通過AI生成各種創(chuàng)意元素提高創(chuàng)作效率,職場白領一鍵生成會議要點和PPT,甚至還有作家用AIGC來生成大綱、續(xù)寫文章、美化修改……

甚至漫畫、視頻、小說等內容創(chuàng)作者,已經吃到了這波AI紅利,實打實地賺到了dollar!

比如AI漫畫方面,已經有成熟的DashToon、Comics Maker等工具,可根據簡單的標題來生成完整的故事情節(jié)和對應的漫畫內容,創(chuàng)作者僅需提供關鍵詞和風格參考并進行一些微調,確認沒有版權風險后就可以進入商業(yè)環(huán)節(jié),外國YouTube都已經有了AI漫畫小說頻道,最火的作品甚至可以達到月入1萬美金,國內騰訊漫畫等平臺也開始試水,甚至日本都已經有了AI漫畫的實體版本。

當代年輕人開始用AIGC“搞錢”了!

AI視頻變現也是類似的邏輯,雖然目前先進的AI視頻模型尚不能支撐高質量長視頻制作,需要的GPU硬件成本也較高,但對短視頻來說已經夠用了,比如OpenAI推出的“文生視頻”AI模型Sora,僅需寥寥數語便能生成效果炸裂的60秒視頻。

目前B站、抖快、小紅書上已有大量AI生成的高點擊量視頻,效益轉化非常可觀,甚至可以讓GPT和視頻模型打個“組合拳”,一邊想文案一邊出視頻,比較適合短平快的內容傳播,像YouTube上某個科普賬號,利用這種方法批量式生產,每個月點擊收益+廣告分成也有3800美元的收益。如果是和個人IP綁定比較強烈的創(chuàng)作者,同樣可以結合數字人技術制作AI視頻,不需要再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拍攝和剪輯。

當代年輕人開始用AIGC“搞錢”了!

至于AI小說,早在GPT3剛出來的時候就有人想到了利用它進行文字創(chuàng)作,隨著自然語言大模型不斷迭代,已經到了“以AI亂人”的程度。嚴格來說市面上大部分AIGC平臺都已經能進行流暢的文字創(chuàng)作,如果讓已經有較高水平的作家來用,甚至能騙過國際文學賽事的評委。換句話說,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字能力,再花點心思稍微修改和捉蟲,用AIGC輔助創(chuàng)作的作品,在各個小說平臺拿點月票還是不在話下的。

當代年輕人開始用AIGC“搞錢”了!

當然,還有音樂這種“靈魂賽道”,也是AIGC紅利中的必沖賽道:從最早和機器人同臺演出,到把自己的歌曲交給AI聲音演唱,再到出現一站式完成詞曲編唱的AI音樂制作APP,大量專業(yè)音樂人正在主動擁抱變化,探索利用新興技術來優(yōu)化自己的音樂制作流程,比如為好詞填好曲、為好曲填好詞、優(yōu)化旋律、填補音符、歌曲續(xù)寫、模擬演唱等。

當代年輕人開始用AIGC“搞錢”了!

就像AI漫畫、AI視頻、AI寫作一樣,AI音樂也能一定程度上打破專業(yè)的壁壘,讓普通人也能搖身一變化身“創(chuàng)作型”歌手。咱就拿新近昆侖萬維推出的AI音樂制作大模型——「天工SkyMusic」來舉例,相信年輕人在“中二”的歲月都自己嘗試填過詞,不是刀劍如夢就是青春年華,但是詞要配曲才能唱,作曲又是個專業(yè)活兒,咋辦?打開天工APP找到音樂tab把自己的詞填進去,然后從歌曲庫中選擇對應的參考風格:

當代年輕人開始用AIGC“搞錢”了!

點擊“生成歌曲”,等待幾分鐘就能得到三個備選結果,用戶可以試聽后選擇下載,一瞬間就把人拉回到刀光劍影的武俠江湖,向那個“滄海一聲笑”的時代隔空致敬。實際上,從老港情歌到古風唯美,從流行勁曲到饒舌說唱,都能在天工AI音樂得到完美復刻!

當代年輕人開始用AIGC“搞錢”了!

如果寫詞“卡殼”,點擊AI寫詞,人工智能會根據上下文風格自動幫你“捉刀”,或者干脆全部交給它,就能得到一首全AI打造的新歌,既能在人際關系中增添些許情趣,又能在朋友圈吸引萬眾目光,給自己短視頻配上AI音樂,說不定就是下一個爆款神曲!

最重要的是,這一輪操作也就耗時幾分鐘,不需要你會寫代碼,也不需要你懂人工智能,甚至不需要任何音樂知識,只要根據你自己的喜好去判斷“好不好聽”,就能得到一站式的音樂創(chuàng)作能力,吃到這波AI紅利!而且“天工AI”APP還是免費使用,這不比什么割韭菜的課強?

實際上,在AI音樂生成賽道,海外有諸如「Suno」、「Udio」和「Stable Audio2.0」等應用。國內則有昆侖萬維推出的「天工SkyMusic」,它不僅是中國首個音樂AIGC SOTA模型,依托于其國產自研的DNA,天然的自帶中文音樂創(chuàng)作的優(yōu)勢,更清晰流暢的自然人聲,能支持方言歌曲的創(chuàng)作,并且可以通過示例音源創(chuàng)作等獨家優(yōu)勢,具有突出的產品競爭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「天工SkyMusic」還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全民可用,無限免費的AI音樂大模型。

在AI音樂創(chuàng)作工具百花齊放的生態(tài)下,用戶的AI音樂創(chuàng)作熱情也被點燃,你在B站、微博、抖音、快手、視頻號聽到的視頻配音或音頻內容,有相當一部分是AIGC的產物。除此之外,淘寶、咸魚等電商平臺上也出現了大量AI定制音樂的商品,比如創(chuàng)作表白歌曲、生日祝福、手機鈴聲等,或者為主播直播間打造專屬音樂,變現途徑也非常豐富。

當代年輕人開始用AIGC“搞錢”了!

發(fā)現了嗎?AIGC早已不僅是一開始的“對話機器人”,而是“生產工具”,從職場辦公到內容創(chuàng)作,從文生圖到文生音樂、文生視頻,用上、用會、用好AIGC不僅是一種工作能力,未來很可能會成為一種“生存技能”,精通AIGC的人可能會有更多價值創(chuàng)造和經濟收益。

現在市面上AIGC工具有很多,受益于大模型技術的發(fā)展,讓人機交互變得更簡單,這意味著并不需要報各種眼花繚亂的速成班,只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(yè)方向下載AIGC應用,勇敢地動動手指多嘗試,就邁出了擁抱AIGC的第一步,用行動做一個“不被割韭菜的人”,這才是人工智能技術為我們帶來的最大價值。

本文轉載自:,不代表科技訊之立場。原文鏈接:http://v.lizyule.cn/index/index/yulan/id/151243

陳晨陳晨管理團隊

相關推薦

發(fā)表回復

登錄后才能評論